大学毕业等于失业早不是什么新鲜话题。在严峻的就业难形势下没人能幸免,有人寻寻觅觅,有人无奈之下当起了“啃老族”......就业是民生之本,当前大学生就业难形势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据6月发布的《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我国2011年毕业的大学生仍有近57万人失业,10多万人在“啃老”。黑压压的数字让人喘不过气来!讽刺的是深圳近期的调研报告却显示:企业招聘难依然,窘境不变。如此对立现象让人百思不得其解,这把“剪刀差”是因为人满为患?
大家都知道,在19世纪世界经济危机中,西方国家经济形势一片混乱不堪:一边是寡头企业大肆囤积商品,一边是社会严重匮乏物资。于是,经济学家就提出了“相对过剩”的概念!什么是相对过剩?其实眼下大学生就业难就是人才“相对过剩”的典型现象。2012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近700万,如此庞大的准就业人员为何填不满那些岗位?其实,“人”不等于“人才”,两者虽一字之差却有天壤之别。企业需要的是能创造价值的人才,而非“绣花枕头空架子”。暂且不提大学校校与社会实践严重脱轨的教学体制,就提大学校园的学习氛围。事实上,现在的大学早已褪去“象牙塔”的光环,开放式校园生活让社会浮躁之风有机可乘。由于90后大学生们自小生活条件优越,追求个性、自我、不安于现状。经过高中3年“浴血奋战”后,他们的自律性渐渐在大学宽松管理下有所放松。这直接导致他们无法潜心于学业,生活小资化、空谈理想、逃课等。不难想象如此培养出来的大学生,数量上去了,但质量怎么跟得上社会的需求?
确实,大学校园生活“白领化”,毕业后生活“民工化”就是现在大学生的真实写照。与大学不同的职业院校却以就业为导向,紧随着社会就业需求而调整教学方式,例如:南方IT教育,为了编写出适合社会需要的教材,甚至深入成千上万的企业做岗位调研。职业学校按职业人的标准打造人才,注重学生职业化管理,就如南方IT教育流行的说法:“上学就像上班”。除此外,南方IT教育两年学制、不放寒暑假的教育模式让学生少了很多“自由散漫”的时间。在明确的就业目标指引和紧凑的课程安排下,学生对与学习无关之事无暇顾及,便全心全意地投入了学习。再说,除了大学教学方式、管理模式是大学生就业难的“罪魁祸首”外,缺乏工作经验也是大学生就业难的“致命伤”。据统计,竟有高达52.14%的大学生因缺乏社会经验与就业岗位失之交臂!恰恰相反,实行校企合作的南方IT教育重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训练,每位毕业生均已独立完成了50000行代码,相当于2年工作经验的程序员。
穷则思变,面对着强硬的就业 “大围墙”,大学生想法设法地找出路。找工作就像找婆家,与其“被动”失业,不如先下手为强!于是,大学毕业生开始忙于为就业做“嫁衣裳”,纷纷涌入了就读职业院校的热潮。据了解,就读职业院校的大学生大多数是金融、外语(小语种)、IT类等专业,当然以超过了半数的IT类居多,其中还有很多大学生是跨专业报读。如果说大学学历是敲门砖,那么实际技能才是职业生涯的垫脚石。大学生忙于为就业做“嫁衣裳”既是未雨绸缪,更是社会需求趋势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