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IT行业推动中国信息化社会的发展,IT人才却千金难求,国家对人才教育的重新规划使得职业教育学校挑起IT人才教育的大梁。南方IT教育学校率先开创“双师双证”教育模式,面向珠三角和华南地区,为社会输送合格的IT人才,为推动中国信息化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中国IT业在加入WTO后前景乐观, IT产业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市场更加广阔,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也更多。就中国来说,IT产业在过去5年经历了年28%的增长速度,是同期国家GDP增长速度的三倍,IT产业对GDP增长的拉动作用已进一步增强,对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IT技术作为信息化社会的推动力量,已经成为各国各企业争相拥有的技术,可以说,在当前的国际形势下,谁掌握先进的IT技术,谁就拥有强硬的话语权。IDC近发表的报告显示,全球IT行业2014年增长显著,IT行业前景广阔。IDC预计,大数据技术及服务在2014年将大幅增长30%,销售额将超过140亿,大数据分析服务将供不应求,出现人才短缺的情况。IT人才的短缺使得许多企业不惜重金聘请高端IT人才,然而许多企业依旧面临“千金难聘一IT精英”的境遇,这与中国教育的发展模式有着密切的关联。中国教育历来重视学历教育,许多高校对专业的设置缺乏考究,一味迎合市场,许多新开设的专业师资力量跟不上需求,导致许多看似“高大上”的专业后成为冷门专业,学生毕业后就业难,就业后“上手慢”、“眼高手低”是普遍现象。然而在这种形势下依然难以打破社会对应试教育、学历教育的追求。
六月将近,高考在即。2014年全国报考人数再创新高,一组数字能直观让我们感受到今年高考队伍的庞大:2014年四川高考报名人数为57.17万,创历史新高,贵州报考人数28.5万人,增长13%,广州报考人数为75.6万,增幅3.6%,江西报考人数32.3万,增幅18.8%。庞大考生队伍来袭,高考生该何去何从?通往高等教育的路径只有上大学?早在今年2月份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提出促进形成“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社会氛围,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今年3月,教育部副部长鲁昕表示,600多所地方本科院校将率先转作职业教育。国家对人才教育的重新规划,凸显对职业教育的重视,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量急速扩大,职业教育学校挑大梁。
职业教育得到政策的大力支持和社会的广泛关注,然而,中国职业教育的前景依旧不容乐观。受历史、经济、政治各方面因素的制约,职业教育学校面临着许多问题:师资力量匮乏,“”教师匮乏,学生就业没有保障等问题。在诸多不利因素的环境下,许多职业学校不断尝试改革创新,寻求新的教学模式。广东南方IT职业教育学校率先开创“双师双证”教育模式,积极引进的“翻转式课堂”模式充分利用了互联网优质的教育资源,以与国际接轨的“学分制”管理模式为基础,聘请实战经验丰富的“”教师,通过系统化的自主研发教材,制作高质量教学内容视频、动画及课堂ppt,让学生课前自主学习,主动吸收。新型的教学模式摆脱了传统教学被动的局面,有效将教与学两大环节的主导性进行翻转,极大促进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大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将教学和学习的效果发挥到极致。技能+学历,“双证教育”模式使得学生在就业市场上占据极大的优势。珠海作为改革开放早实行对外开放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珠海国家高新区是重要的IT技术的集结地,IT人才的需求量极大。立足于珠海的南方IT学校,现已经向珠三角和华南地区输送了数万名合格的IT人才,为推动中国信息化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