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产值超过13000亿/年,人才缺口达60万/年,属于软件产业“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时代已经来临。
2011“十二五”开局之年,全国各地均掀起了软件产业发展热潮,翻开各地方政府出台的规划,几乎均有“大力发展战略新兴产业”的篇章。伴随着温家宝总理提出的将新兴产业作为调结构、促转型的“良方”,属于新兴产业尤其是软件业“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的时代已经扑面而来!
软件产业“祖国山河一片红”
2010年,我国软件产业发展速度明显快于2009年,增速提高5.4个百分点,且一至四季度软件业务收入分别为2573、3475 、3634和3682亿元,收入数和增速呈逐季上升态势。从2010年中国软件产业中类业务收入的构成来看,软件产品仍是主要组成部分,占软件产业收入的34.6%;我国软件行业无论是在金融危机前,还是在金融危机的过程当中,以及现在的后金融危机时期,都保持着比较平稳的发展,达到20%以上的增长速度,充分体现了软件产业的巨大发展空间。
新兴产业“七剑下天山”软件业首当其冲
软件业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在新一轮国际竞争中的战略制高点;而在我国,软件行业则经历了黄金十年,是信息产业的核心和灵魂。软件业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它的发展自然备受瞩目。作为国务院加快发展战略性七大新兴产业中规模为庞大的一个软件产业,2011年,在“十二五”开局之年,国务院颁布了《进一步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以下简称“新18号文”)。软件产业成为首个享受国家政策扶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新18号文”将17%的增值税降为3%,实行“即征即退”政策,给软件企业带来了很大的财税减负与很好的休养生息的空间。除延续之前的增值税退税以及财政税收优惠等内容外,还将加大对国产软件采购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健全和培育软件服务业市场环境等,对于行业的发展势必产生深远的影响。种种迹象表明,国家赋予了软件产业独特的超然地位。信息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支柱性、先导性和战略性产业,具有经济增长“倍增器”、发展方式“转换器”和产业升级“助推器”的作用首当其冲获得政策的强力扶持。
软件人才“贵如油”从业薪酬“芝麻开花节节高”
软件产业的快速发展,同时还催生了软件人才需求量的猛增,软件业从业人数由30万人提高到超过200万人,每年的软件人才缺口高达60万,企业对软件人才的需要再度迫在眉睫。“软件工程师受宠,就业前景一片看好”,2011年春节后边续三周前程无忧薪酬调查部的数据显示:2011年IT行业软件工程师招聘比例比2010年同期上升5.3%;在IT行业需求排名第一。对于软件工程师,在未来几年中的需求将会继续增加,软件工程师待遇也是水涨船高,拥有2年至3年工作经验的软件工程师待遇更高,月薪已达到10000元以上。对于有志于从事IT行业的青年人来说,学习软件工程师的专业无疑是一个好的选择。
行业超量需求“拷问”软件人才培养模式
软件产业的竞争从根本上来讲是人才的竞争。因此,不断提高各类软件人才的素质,不断完善人才的合理结构和供应体系,将是未来中国软件企业得以强劲发展的基础。软件人才需求的猛增对软件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我们该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来培养软件人才呢?刚刚荣获“广东省政府授予的2010年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广东南方软件学校院长曾凡明表示:“我国高校每年培养了大量的软件专业人才,但能够适应企业需要的人才,尤其是掌握软件应用技术,具备大量项目经验的软件人才,却少之又少。受制于课程体系、设备落后、师资等因素的影响,很多机构教育教学与企业实际应用脱节,无法与企业实现无缝对接,使得大量IT类毕业生无法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这也是造成软件企业出现用人荒的原因之一,而IT职业教育,恰恰可以弥补这一短板,“十二五”,IT职业教育将承当起软件人才培养的重任。南方学校作为从事十五年的专注于软件人才培养的机构,十分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首先在环境上就学校就营造“上学就像上班”的氛围,同时教学过程中采用企业真实项目,培养学生动手和项目开发能力,使得学生毕业即能胜任软件企业的开发工作,同时学校还推出“技能加学历”的双证双轨制教育模式,让学生掌握IT技能的同时,还可以获得大学学历证书和国家职业资格认定证书,完全解决了毕业学员就业的后顾之忧,使南方学子成为一个企业急需的全面、高端、专业IT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