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倪光南)如果从技术含量、经济效益、资源消耗、环境污染和人才资源利用等方面给各种产业打分,那么软件产业可以得到100分!软件产业是中国未来有希望的产业。
我为什么这么说呢?认真考察一下,我们就会发现,IT产品的主要价值越来越集中到两个方面,一个是软件,一个是集成电路。而且,和传统领域相比,软件和集成电路的特点就是技术更新快,能够实现“跨越式发展”。
尽管我们在传统产业方面要赶上发达国家需要较长的时间。比如说汽车和飞机,我们要做出像“奔驰”、像“波音777”或“空客380”那样的世界顶级产品,恐怕没有一二十年是不行的;但是,要做出世界顶级软件产品就不需要这么长的时间,因为软件产业可以不必“循序渐进”,它完全可以依靠创新实现跨越式发展。如浏览器、即时通信等有重大影响的软件,初都是小公司发明的,它们靠的就是创新。由于软件技术的更新和需求的发展一日千里,因此软件产业特别适合于创新,它可以成为我们赶超发达国家理想的一个目标。
软件产业与传统产业的不同还在于它基本上只取决于人的水平。例如,微软公司软件人员所用的硬件、软件工具和中国软件公司的没有什么差别,差距只是在人员的水平上。既然中国有丰富的人才资源,中国人又被公认为适合搞软件,那么,中国在软件领域里没有理由赶不上发达国家。
开源运动:中国软件的契机
近年来,在软件领域兴起了开放源代码软件,它的知识产权不属于任何一家公司或个人,而是属于公共领域。于是,发达国家在软件领域具有的技术和知识产权的优势被削弱了、甚至消失了。只要遵循开放的原则,任何人都可以在开放源代码软件的基础上进行发展,它使我们在软件的开发上沿着国际先进水平向前发展。在开放源代码软件中,以Linux操作系统为重要,因为操作系统是基础的软件,当前软件界又面临Windows的垄断,如果没有Linux,人们将很难摆脱Windows的垄断。现在,中国政府正在大力推广使用Linux,基于Linux平台的各种软件也在迅速发展,这样,中国将建立起一个自主、完整的软件产业体系,从而不再受外国的制约,中国的信息安全和国家安全也将得到可靠的保障。所以说,以Linux为代表的开放源代码软件的兴起为中国软件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现在,中国软件界出现了愈来愈多的创新事例。众所周知,Office是世界上销售额大的软件,微软公司40%以上的收入即来自于Office。这些年来,微软Office垄断了办公软件市场,慑于微软的强大,几乎没有人敢再做Office了。所以在年前,当永中的曹参先生带领一批软件人员开始做Office时,人们都为他们捏把汗。假如永中只是跟随微软走,那是永远也追不上的。好在他们坚持自主创新,采用Java语言重新开发,在数据集成、应用集成等方面做出了创新。经过短短四年,永中Office已达到实用水平,它除了有自己的创新外,在整体功能上也在迅速逼近微软Office。这个例子说明在软件领域不应迷信,即使像微软Office这样,有十多年历史的、非常成熟的软件,也不是不可超越的。只要不盲目跟随,立足于自主创新,后来者完全可以赶超先行者,在软件领域,这种可能性是很大的。
拒绝拷贝“印度模式”
印度在发展软件产业方面创造了一个奇迹。从2002年开始,中国关于如何学习和追赶印度软件的讨论一直不断,也一直有记者为这个问题采访我,我还是坚持这个观点:我们应该学习印度经验,但不能照搬印度模式。
去年,印度的软件和服务出口额达到了120多亿美元,是中国的6倍左右。而且,印度120多亿美元的出口软件全部都是印度自己公司的产品,而我们出口的软件产品中还包括一些外国公司在中国生产的产品。
因此,印度的经验的确值得学习。现在中国很多软件企业也在做软件和服务的出口,由于我们起步迟,在这方面要赶上印度是不容易的。但是,我们也有自己的优势——中国软件对日本的出口发展较快,这是由于在地理和文化等方面有一定优势。
中国软件产业还有一个大的优势——它有巨大的内需市场。现在,中国的GDP是印度的二倍,中国有规模为世界第二的IT制造业,中国正在大力推行国民经济和社会的信息化,这一切为中国软件产业提供了一个巨大的市场,而这是印度所不具备的。在这个内需市场的拉动下,我们不必依赖外国,就能建立一个自主、完整的软件产业体系。因此在我们学习印度经验,努力发展软件和服务出口的同时,我们更应努力发展自主软件产业,在这方面,中国软件产业可以首先赶上印度。将来,即使是软件出口,我们除了有印度那样的“外包加工”型以外,也将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产品出口到全世界。总之,中国软件产业的发展决不能简单地“拷贝”印度的模式,而应走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