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青海民族学校举办了一次专场招聘会。前来招人的“非公有制企业”,大多数是馄饨店、美容美发店之类,应聘的却都是大学应届毕业生。然而,月薪三四百元的服务员岗位,也能让众多的毕业生争着应聘。一个学生劝同学去保安公司时说,“咱就把自己当一文盲,只要收入能养活自己就成,别想那么多了。”(见5月25日《南方周末》)
看到这则报道之后,笔者忍不住要哭出来。花几万元读了几年大学,毕业后只能去小饭店端盘子,甚至为了找份收入养活自己,竟然“就把自己当一文盲”。难道我们国家的大学毕业生,真的到了贱如草木的程度了吗?受了高等教育却发挥不了作用,这难道仅仅是大学生们的耻辱吗?是谁将他们逼到了这样的地步?
实事求是讲,众多大学生“毕业即失业”,不都是扩招“惹的祸”。很多人所指出的教育投入不足、学生虚度时光等,确是造成一些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可是我们是否应当进行一下反思,既然政府教育投入不能跟得上,为何还要大规模地扩招呢?这样做是不是在害学生?那么多人进入高校学“屠龙之技”,毕业后却没有一显身手的机会,谁应该为此来负主要责任?
近,温总理表示要根据大学的情况,适当控制招生增长的幅度。很多人据此认为,扩招本身并没有错,只是步伐应当调慢一些,反对扩招是“因噎废食”。因噎废食当然是错误的,可是,正如人都有正常的饭量一样,高校招生也不是可以一直增加的。如果事实证明目前招生已经太多了,难道就不能立即停止扩招,乃至进行适当缩招吗?
撇开高收费和低就业率不谈,让我们来看看现在高校的扩招,究竟有没到过头的程度吧。据青海省教育厅招生办主任表示,2003年该省高考升学率高达88%,其中乐都县达到了100%。由于省内和省外的大学频频扩招,该省一度出现计划招生总数大于考生总数的状况。为了满足高校扩招的需求,录取分数线在逐年下降,总分刚过200也可上大专。
再为了圆考生的“大学梦”,满足公民“自身发展”的需要,也不能将所有人都招进大学吧?一县的考生全部能升入大学,全省招生总数大于考生总数,如果这还不能算盲目扩招的话,笔者真不知什么样才能够算了。如果这样了还不立即停止扩招,不知道今后要完成招生计划,是否要将一字不识的老农民,也抓到大学里面去读书?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高学历人口比例的确要低些。可是,需要多少比例的高学历人口,需要与经济发展的水平相适应,不是可以直接拿别国来当标准的,高等教育不能任意地“优先发展”。英美等国城市化程度是我国两倍,人均生产总值是我国三四十倍,人家也没有实现“全民皆大(学生)”,青海这样以农牧业为主的省份,将大学的门槛降到几乎没有,不是在乱搞又是在做什么呢?
有统计数字表明,农村家庭供一个大学生毕业,需要一个壮劳力干上13年。明知道政府投入严重不足,大学生毕业后难以顺利就业,还要让原本就贫困的农民家庭,来承担过分扩招的“成本”,这简直就与谋财害命无异。大学毕业生抢着去饭馆端盘子,把自己当成文盲去找工作,这既是我国高教事业的极大耻辱,也是政府和国家的极大耻辱。高校招生不能再“大跃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