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就业形势日渐严峻的情况下,大学生的就业动向牵动着社会各界的神经。中华英才网近日对2005年高校生就业薪情做了一个全面调查。结果显示,除IT等少数热门专业外,今年大学生薪金水平和去年比较,总体呈现下降趋势。
调查显示,2005届专科生毕业首年税前总收入为21689元(中位数,下同),本科生为32746元,硕士(不含MBA)47834元,博士72122元。其中引人瞩目的是, 硕士高出本科46%。此外,2005届MBA的首年收入明显超过非MBA的硕士,达到68460元,直逼博士的水平。2006年全国应届大学毕业生从业第一年的税前收入将由2005年的34635元下降为33322元,总体降幅为3.8%。
大学毕业生的薪酬水平是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从总量上看,目前大学生供给水平正好处于一个历史的高峰。2006年,我国高校毕业生总量突破了413万,和2005年相比净增75万人。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部长田成平表示,按照70%的初次就业率计算,今年高校毕业生约有124万人无法实现当期就业。
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一些高校毕业生为了增加自己的就业机会,不得不一再降低自己的薪金期望,从月薪3000降到2000、1000、500……更有甚者,甚至抛出了“零薪就业”的口号。业内分析人士指出,如果人才市场供过于求的情况得不到解决,高校毕业生的薪情就不可能得到改善。
但与人才市场整体供过于求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在个别行业却出现人才看紧、薪情一路高涨的情况。以IT行业为例,由于近年来网络通讯产业蓬勃发展,社会对IT人才产生了旺盛的需求,一些企业为了招聘到合格人才,不惜花费重金聘任,有的甚至打出“IT人才不加班”的旗号。调查数据显示,IT行业的应届生从业第一年的税前收入由2005年的38099元升到2006年的41239元,增幅达到8.2%。同时,外资企业仍对求职者具有很大吸引力,和同类企业相比,外资企业的薪酬水平在总体上高出15%-20%。专家指出,当前人才市场矛盾主要表现为结构性矛盾,虽然市场在总体上表现为供过于求,但在部分区域和有些专业上却供不应求。
冲着IT行业的发展前景,很多大学生在学习之余都选择参加IT培训,以此来提高自己在求职竞争中的筹码。IT行业强调操作,大学期间经过充分实践的学生在操作技能上往往比较熟练,因此在求职中比较占优势。IT企业虽然看重专业和学历,但更注重动手能力,所以,有实际操作技能的学生薪酬会较高。而那些在大学期间实践不多,到单位需要培训的学生,所能创造的效益比较有限,起薪会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