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延伸,必须要和传统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融合才能发挥强大作用,但如想真正实现,将是一个庞大而繁杂的系统工程,除了技术标准层面,还受法律法规、投资环境等一系列因素影响。为关键的是,运营商应该首先扎扎实实的做好互联网建设,搞好光线入户和宽带应用,追逐物联网概念应该谨慎。
每一次经济危机,都会催生一些新技术,而新技术也是使经济走出危机的巨大推动力。在席卷世界的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之下,由美国人的“智慧地球”开端,“物联网”几乎是一夜走红,股市上的热度足以让业内人士惊愕,让专家学者们都无从料到。
所谓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又名传感网,指的是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如射频识别(RFID)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种种装置与互联网结合起来而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其目的是让所有的物品都与网络连接在一起,方便识别和管理。
其实,物联网并不是什么新鲜东西,早在2004年,物联网就曾被美国《商业周刊》评为全球十大热门技术。根据“物联网”的概念描述,物联网的问世,打破了之前的传统思维。以前,一直是将物理基础设施和IT基础设施分开:一方面是机场、公路、建筑物,而另一方面是数据中心,、个人电脑、宽带等,而在“物联网”时代,道路、楼宇、电缆、管道、车辆、上上下下的电梯、甚至牲畜,将与芯片、宽带整合为一个统一体,基础设施更像是一块新的地球工地,世界的运转就在它上面进行,其中包括经济管理、生产运行、社会管理乃至个人生活。简言之,互联网实现了人与人之间的远程交流,而这个物联网技术,则能实现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即时交流。
物联网用途广泛,遍及智能交通、环境保护、政府工作、公共安全、平安家居、智能消防、工业监测、老人护理、个人健康等多个领域。有专家预测,10年内物联网就可能大规模普及。美国咨询研究机构Forrester预测,到2020年,全球物物互联的业务与现有的人人互联业务之比将达到30:1,因此,“物联网”被称为是下一个万亿级的通信业务。根据预测,到2035年前后,我国的传感网终端将达到数千亿个,到2050年,传感器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根据IBM前首席执行官郭士纳的观点,计算模式每隔15年发生一次变革,被称为“十五年周期定律”。1965年前后的大型机,1980年前后的个人计算机,而1995年前后则发生了互联网革命。按此说法,2010年正是物联网的天下。
截止2008年,中国网民已超过美国,位居世界第一。2009年7月,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报告显示,2009年6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3.38亿,已经超过了美国全国的人口总数,网民数量继续居全球第一。但实际中国互联网普及率还只有25.5%,远远落后于美国80%的比例。而另据媒体报道,中国的平均互联网下载速度为2.37Mbps,排名全球第71,仅为第一名韩国的11.3%。而平均上传速度为1.18Mbps,排名全球第35。因此,中国互联网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潜力。
也许物联网在不久的将来不会成为海市蜃楼,但按照中国互联网发展的轨迹和各项基础条件完备情况来看,物联网仍有很艰难的一段路要走。对于中国的通信运营商来讲,在光纤之父获得诺贝尔奖春风的鼓舞下,搞好宽带建设,搞好光纤入户,把中国的互联网扎扎实实的发展好才是当务之急。